村子的主街道,南高北低。
群主如夏花之灿烂。
进入果园,美与热令人有点窒息。
硕果累累。
熟透的绿宝石梨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来来来,闺女,咱先尝尝这绿宝石梨有木有传说中的那么甜。
小姑娘提着自己摘的一桶梨,什么热啊累啊蚊虫盯咬啊的都不怕了。
梨园像花园,人总是花园里最美的风景。
这个品种还未成熟,过两周再来吧。
大热天,苹果还穿着厚厚的衣裳。
果园里的菜园。
阳光照进柿树林,绿草如茵。
幽静的小树林。
相逢是首歌,相爱是缘分。对不起,打扰了,我要去村里转转了。
村头的玉米长势喜人。
正在爬架子的豆角。
村后的白杨树。
我们插队时还没有自来水,听村民说这水塔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
村东的小河建了一座小桥,以前没记得有桥。
河里已经没有了昔日清澈的流水,到也是草肥叶美挺养眼。
标准的农家小院,门口晒着玉米棒,窗子上挂满了干豆角,游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曾经的知青小院,现在被一村民买下做了面粉加工场,开了西大门,宽敞又冷清。
火红的年代留下了坚固的房子,还是那些青石、红砖、黑瓦。
曾经在这里一个锅里摸勺子的兄弟姐妹们,可曾经常想起知青小院发生的故事?即是喜怒哀乐又是欢歌笑语。还有谁谁做的煮面条、熬咸饭、拉锅贴、蒸馒头、烙煎饼,那些简单的家常饭总是吃的我们唇齿留香。至今清晰记得入队后第一次与二十多位哥哥姐姐们坐在长条凳子上吃面条的情景,听着大家”吸溜吸溜,呼噜呼噜”的吃声,似乎是听一曲大合唱,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出眼泪。
仔细看一眼这排老房子,还剩下2个木窗子了。现在的女主人与这排房子同龄,她轻巧地说“坏了就换铝合金的。”全然不顾及我眼中里还有一丝眷恋。
村子里都是中老年人在村委小广场上将自家的苹果卖给来收购的外地人。
年轻人也就是周末开车回家看看。
村子建成了多功能标准化的村委大院。
这就是现在行政区域划分为卧龙山街道的大沙沟村,人杰地灵,盛产苹果、梨、小麦、花生、玉米,觉得不错有时间可以去转转,从市区驾车半个小时的路程。